李克强组合拳统筹经济升级:不再靠短期刺激拉GDP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和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研究和分析。李克强在会议上表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平稳并处在合理区间,区间“上限”是防通胀,“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他提出,在目前经济运行逼近合理区间“下限”的情况下,要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使三者做到相互促进。从今年三月上任至今,李克强及新一届政府以一系列“组合拳”、通过多项政策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显示出决策层不再以短期刺激措施拉动GDP增长,而是坚持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决心。
李克强表示,总体上我国经济运行平稳并处在合理区间,这一区间的“下限”和“上限”分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全年GDP增长7.5%,CPI控制在3.5%。
下月起部分小微企业免征两税 受益企业超600万户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并暂不规定减免期限。据财政部匡算,实施这一政策,年减税规模近300亿元;按照从今年8月1日起执行计算,当年将减税约120亿元。这将使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享受与个体工商户同样的税收政策,为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直接关系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据统计,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中国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的税收,并创造了中国80%的城镇就业。
营改增明日起扩至全国 中小企业平均减税四成
从8月1日起,“营改增”改革将从区域试点扩展到全国范围,2013年将为企业减轻负担1200亿元。其中,减税最多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平均减税幅度达到40%。
政府性债务审计将全面开展
中国启动地方债全面审计,下半年数千亿融资到期。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本次全国性审计工作将于8月1日起全面展开,全国审计机关将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彻底摸底和测评。中国审计署今年6月曾发布报告警告称,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正在上升,由此带来的财政负担和风险并不被及时合理管控。据测算,从2010年末至2012年末,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担保债务可能已经上升13%,达到12.1万亿元。
地方性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和所属机构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包括直接借入、拖欠形成的直接债务和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而形成的担保债务。可分为显性债务或隐性债务。
新型城镇化或将成为“土地财政”的解药
新型城镇化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的土地开发热潮,但这绝不是“土地财政”的救命稻草。相反,若妥善利用,这一次城镇化的改革窗口或将成为削弱“土地财政”的良好契机。
新型城镇化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告别无序开发,妥善处理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和维护农民权益三大问题。也就是既要严格遵守耕地保护政策、保障粮食安全,又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和城镇化发展中建设用地紧张问题,每一点都对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够从根本上动摇“土地财政”所赖以存在的基础。
银行业大洗牌
央行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使得银行业的大洗牌已经拉开帷幕,所有银行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生存,要么死亡。7月20日开始,中国的贷款利率正式市场化,最终,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将是整个利率市场化的终点,其中要经历一个培养中国金融机构在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权的过程。在各种政策信号鼓励金融行业向民营资本开放的背景下,或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从顶层设计上,实际已经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预留了空间。而民营资本的进入,可能令银行业的洗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公平竞争时代的到来,具有经营优势的金融机构也可以凭借领先的战略和差异化服务脱颖而出,获得市场的差异性重估。
中国财税部门酝酿多项财政改革 预计减税9000亿
楼继伟在参加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专题会议作主旨发言时指出,要完善税收制度,构建地方税体系。重点是推进增值税实现完全转型,将增值税推广到全部服务业,把不动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楼部长表示,这项工作预计在一两年内完成,预计减税9000亿元左右。
2012年1月1日,上海成为首个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随后,营改增渐次扩大到北京、江苏、安徽等9个省(直辖市)。从行业看,营改增首先在交通运输业与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服务这六大服务业中展开。截至2013年2月底,全国试点企业达到116万户,总体减税规模达到550亿元以上,减税效应显著。
今年4月,国务院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在其余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并将广播影视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现代服务业试点范围。这标志着营改增试点将地区、行业双扩围。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17日撰文指出,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乃至各领域全面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则是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根据财政部日前发布的《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试点期间收入归属保持不变,原归属地方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仍全部归属地方。
财政部加强地方预算管理:千亿闲置资金或被激活
财政部7月18日发布《关于加强地方预算执行管理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快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步伐。《通知》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清理压缩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并强调务必确保2013年底时年终结余结转资金规模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降低。此举意味着至少有千亿闲置资金可得到及时有效利用。
除了盘活存量资金外,此次《通知》还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快公共财政预算执行进度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进度,其中在政府性基金支出方面,财政部特别要求各级部门要确保从土地出让收益中集中用于教育、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要及时分配下达,抓紧组织落实到具体项目。
多部委调研融资难 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酝酿组合政策
记者获悉,近两个月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银监会等陆续到东部、中部、西部调研,了解和研究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据透露,多部委经过调研和酝酿,将确定多项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指定相关的负责部门。
“首先是要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这项政策由央行和银监会负责。”据介绍,这方面的具体政策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贷款监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用于小型微型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清理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禁止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向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据权威人士透露,金融支持政策的又一方面是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允许其批量筹建同城支行和专营机构网点。进一步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直接融资方面的支持政策是通过资本市场扩大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下一阶段,有关方面将加紧落实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基础上,支持证券公司通过区域性股权转让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挂牌公司推荐、股权代理买卖等服务。
据透露,有关方面准备年底前把扩大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抓紧推出非上市公众公司定向发行细则,适时出台非上市公众公司并购重组管理办法,支持中小微企业股本融资、股份转让、资产重组等活动。
还有一个方面的支持政策是发展小金融机构,积极服务小微企业。银监会的有关调研报告指出,将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社区等方面的市场定位。在审慎监管基础上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组建工作,引导小金融机构增加服务网点,向辖内县域和乡镇地区延伸机构。
G20财金会议明确经济增长优先 不主张退出宽松货币政策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 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0日在莫斯科落下帷幕,与会各方就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确保经济增长与就业,以及打击跨国避税等议题进行了磋商。会后公报显示,G 20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把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列为首要任务,各国应审慎考虑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点与步骤,还要及时向其他国家传递明确的政策信息。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介绍,会议集中讨论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会代表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状况不是特别乐观,断言世界经济已经复苏还为时尚早。参加会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总裁拉加德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充满挑战”,各国应考虑通过政策组合来推动增长。